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项目|乡村振兴:厦门市海沧区芦塘社的实践

沈丽贤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3-03-26


这里是闽台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居,是台湾第二大民间信仰保生慈济文化的祖地。这里人文荟萃,自古耕读文化盛行,自宋朝开基先后共有二十四位子弟登进士第。这里的人们敢闯爱拼,扭转了一个拆迁村的命运,使它从一个破败的空心村华丽转身为闽台生态文化村。这就是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




青礁村是我院长期驻村跟踪陪伴服务的村庄。2015年青礁村下辖的自然村院前社通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其感染下,青礁村下辖的另一个自然村芦塘社的居民们,也积极主动地向海沧区申请美丽乡村共同缔造机会,表达了十分热切的发展愿望。在村民的努力下,海沧区将芦塘社列入2016年美丽乡村计划中。这就是《海沧区青礁村芦塘社美丽乡村规划及设计》的缘起了。


《海沧区青礁村芦塘社美丽乡村规划及设计》一期已于2016年实施完毕,实施成效深受村民肯定,并获得了“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二等奖“ 2017年福建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一等奖。基于芦塘社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一期实施成效良好,2018年厦门市将芦塘社确定为市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市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芦塘社的乡村振兴,由此也将在规划的指导下踏上新的台阶。


村庄区位图


问题与思路


芦塘社现状村庄户数为80户,常住人口300人。芦塘社与院前社有共同的区位以及文化资源本底,但面临更大的发展难题。首先,上位规划未确定,村庄发展边界未明确;且用地局促,资源有限。第二,村庄空心化严重,儿童放学后无人照看;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社会问题突出。此外,村庄公共空间严重缺乏,古厝闲置,日渐衰败。如何在院前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解决上述问题,寻找适合芦塘社的“活化”与发展路径,是规划面临的重要任务与难点。


本次规划基于芦塘社自身面临的问题、通过整合已有资源,提出了“以解决现状问题为切入点,先‘活化’再谋产业”的发展思路。具体包括两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为:梳理现状资源并达成“以耕读文化为核心”的发展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需求,打造承载多元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体系。第二阶段主要以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为主,进而带动村民回归,谋求产业发展。


规划思路示意图


规划策略的“软”与“硬”


本次规划是继院前社之后,我们与前台湾大学城乡基金会李佩珍老师展开合作,以“软硬兼施、共同缔造”的方式进行乡村振兴的又一案例。硬件(空间)层面主要指以文化空间为载体、结合多方参与主体的参与式规划设计及实施;软件层面主要是以李佩珍老师为主导的人的建设以及文化再兴。


01

参与式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发动各方主体共同制定空间计划并以参与式规划设计和多方共建的方式来推动规划实施。


规划通过挖掘现有文化资源,形成具有耕读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体系,并以乡村空间环境治理为载体,通过不同阶段的“参与式规划设计”推动空间计划实施。


在规划阶段,以“耕读文化名村、宜居花园村落”这一目标为指引,与村民共同讨论确定村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及游览线路的布局。


文化空间与设施规划布局图


在实施阶段,发动村民参与村庄公共空间设计以及自家房前屋后整治。其中最突出的案例是芦塘书院广场、亚花阿姨庭院的参与式规划设计。村民亚花阿姨家在芦塘书院斜对面,而规划的书院广场会占用阿姨家的部分菜地,之前多次沟通,阿姨都不同意让地。后在陈氏族人无偿提供宗祠作为书院以及其他村民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举动的感召下,主动让出菜地用于建设书院广场、村庄道路拓宽和“耕读小菜圃”。她还拆除自家庭院围墙主动参与自家前庭后院的设计和施工,并给村民无偿使用。其中后院成为村民议事休闲的重要空间;前庭成为老人泡茶、儿童看火车的场所。


书院广场


 亚花阿姨庭院


在规划实施之后,进一步倡议村民参与到村庄环境的维护与管理中。芦塘社的老人自发开展“爱护芦塘行动”,定期对村庄公共空间、绿化进行清洁与维护。


02

共同缔造,文化再兴

为了让多元主体参与进来,规划首先对芦塘社乡村治理主体进行了梳理。经梳理,芦塘社规划的主要参与主体包括海沧街道、青礁村两委、颜氏及陈氏宗亲理事会、老人会、芦塘社施工队(由芦塘村民组成)、芦塘村民、青礁小学、外来专业者(规划师)等。通过多次商讨,形成“以在地村民为主导,以乡村社团为支撑,以外来力量为辅助,协商共治”的乡村决策机制。


乡村决策机制示意图


同时,本次共同缔造团队基于现状问题,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提出三方面文化再兴的措施:


1)提出“芦塘书院再兴计划”:书院前身为清嘉庆年间陈族兴办的“芦塘学堂”。再兴计划的实施,是在村长的号召下,由陈氏后裔无偿提供宗祠,经乡贤理事大会决定,将其作为青礁村民的公众大学堂。


2)开设四点钟学堂:由村内回乡年轻人负责儿童功课辅导,解决了儿童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难题。


3)持续开展多元活动:组织乡村耕读文化体验活动,促进乡村与城市的交流。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活动、文艺汇演,丰富村民及周边片区居民的生活。同时组织以青壮年为对象的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激活村庄活力。


通过活动组织,促成“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等乡村社会团体的成立。老人自发为四点钟学堂的孩子们煮点心、参与“爱护芦塘行动”等。同时也进一步凝聚了村民共识,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形成。


03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本次规划转变乡村规划中以空间规划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探索以“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为主线的新模式。提出:以人居环境治理为平台、文化振兴为核心、产业发展为手段,循序渐进地系统提升村庄活力的方法。


同时总结出规划模式实施的两点经验。首先是重拾乡村文化认同,构建乡村治理的文化基础。即以芦塘书院为载体,复兴耕读文化。其次是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能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形成由村两委、芦塘发展协会主导,以自治理事会、群团组织、村民小组等为支撑的乡村自治架构;在此基础上,整合政府、企业、规划师、学校等外部资源,形成共同缔造,协商共治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


乡村治理架构图


规划实施与成效


2016年底,规划一期实施完成。芦塘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日渐完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耕读文化深入民心。


01

村庄人居环境得到大大提升

通过规划及设计实施,村庄水系得到治理、道路系统得到梳理,绿化、公共空间增加多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保护、更新,村庄房前屋后也变得整洁干净,村庄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大提升。


利用村内闲置用地,新增公共空间10处。并新增凉亭、休闲座椅、老人活动设施与体育健身设施多处。为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憩与活动空间。


修复了村内多处古厝与宫庙。梳理了村庄古树、古井等资源。并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芦塘书院、芦塘戏台等特色文化设施。


先后修建了2处公厕、1处污水处理设施、3处生态停车场等设施。梳理建成村庄主要环路,拓宽主要步道,修饬古厝内巷道。


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后


02

文化活动持续开展,

耕读文化深入民心

成功复兴了芦塘书院,将其作为青礁村民的公众大学堂,举办了众多农村教育活动。并开设了四点钟学堂,帮扶困难家庭,解决了这些家庭儿童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难题。


持续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包括以儿童为对象的乡村耕读文化体验活动,以老人为对象的传统文化活动,以及以青壮年为对象的技术培训活动。


复兴后的芦塘书院


芦塘社自规划实施以来,吸引了1500多名参访人员,并成功举行了2017年第九届海峡论坛“书院建设与文化自信”主题活动。目前为了进一步提升村庄活力,规划正积极筹划发展 “以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为主题的“耕读”特色产业。


项目团队信息

项目完成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项目主要编制人员:沈丽贤、林木祥、李金卫、吴迪、郑开雄

联系电话:18050078910

邮箱:158934847@qq.com


————END————


感谢阅读︱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相关精彩链接:

获奖项目|山地城市与国家重点防洪城市的内涝防治探索与实践——梧州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获奖项目|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获奖项目|城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共生与共赢之道

获奖项目: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